
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四章
上一章: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三章 | 下一章: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五章 |
亲,电脑与手机上都用打开访问,可方便了,一定要记住哦。
到海滨去——猴子群——一条新的河流——为何无法感觉到潮水——森林的海岸——爬虫角——赫伯特嫉妒吉丁·史佩莱——竹子爆炸了
大家在早晨六点钟匆匆把早饭吃完,就找到一条通向荒岛西岸的捷径出发了。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到达那里呢?赛勒斯·史密斯曾经说过,需要两个小时,当然这还要取决于他们将会碰到怎样性质的障碍。远西森林长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灌木丛。他们可能得在荒草、灌木和爬藤之间开辟出一条道路,所以他们走路的时候手里都拿着斧头。因为昨天夜里听到了野兽的咆哮,他们也准备好了枪支。
由富兰克林山的方位他们可以得知露宿的确实地点,也就是说,北面不到3英里的地方就是火山,他们想要到达西岸,只要笔直地向西南走就可以了。他们小心地拴好了平底船,接着就出发了。潘克洛夫和纳布为大家备足了至少两天的粮食,这样沿途就不需要再猎取什么了。工程师奉劝大家不要轻易开枪,以免暴露自己。他们在瀑布以上不远的一片乳香树丛里第一次动用了斧头。负责引路的赛勒斯·史密斯拿着指南针走在前面。
附近森林里的树木他们在湖边和眺望岗上大都见过。其中就包括喜马拉雅杉、洋松、柽柳、橡皮树、桉树、木槿、杉树等,但是因为树木过于密集,妨碍了它们的生长以致都不太高大。他们不得不一边开路一边向前跋涉,因此走路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工程师准备在这里开辟出一条和红河的道路能够连接上的路段。
走过了荒岛的高山斜坡地带,他们来到了干燥的土地上。这里的植物或是吸收了地下沼泽的水分,或是受过某些细小河流的灌溉,长得都很茂盛。可是赛勒斯·史密斯分明记得去火山口的时候曾经观察过,除了红河跟慈悲河,他并没有发现过别的水源。
他们在第一段的行程中曾经遇到过无数猴子,这些猴子面对着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类都显得非常惊讶。吉丁·史佩莱跟他的伙伴们打趣,或许这些活泼愉快的四足动物会把他们当成自己已经退化了的兄弟。
是的,这些徒步旅行的人们每走一步都要受到灌木的阻碍,被爬藤勾住衣服,被树干拦住去路。而那些能够在树枝之间纵跳自如的灵巧的动物们,则完全畅通无阻。和它们相比人类真是逊色多了。好在这些猴子对他们并无敌意。
路上他们还碰到了一些西猯、刺鼠、袋鼠和其他啮齿动物,潘克洛夫很想把枪口对准它们扣下扳机。
“趁着现在你们赶紧跳吧,玩吧,”他说,“等回来的时候,我再收拾你们!”
在九点半,他们前进的道路突然被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拦住了,这条河有三四十英尺宽,河中央的岩石被湍急的河流不停冲击着,溅起一片一片白色的泡沫。河水很深,完全无法通过。
“我们现在没有路可以走了。”纳布喊着。
“纳布,不要担心,这条小河根本算不了什么,”赫伯特说,“我们要游过去不会费太多力气。”
“何必这么麻烦呢,”史密斯回答,“这显然是一条通向大海的河流。我们最好还是留在这边,顺着河岸走下去,肯定能马上到达海滨。这就出发吧!”
“不要着急,”通讯记者说,“伙计们,为什么不给这条河起个名字呢?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地图上留下空白啊!”
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拦住了去路
“这话说得好!”潘克洛夫说。
“孩子,给这条河起个名字吧!”工程师对少年说。
“那等到我们到达河口以后再起好不好呢?”赫伯特回答。
“当然可以,”赛勒斯·史密斯说,“那我们就不要停歇,沿着河岸尽快前进吧!”
“不,再等一会儿!”潘克洛夫说。
“还有什么事呢?”通讯记者问。
“既然不许打猎,那我们就捉几条鱼吧!”水手说。
“可是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工程师回答。
“只要五分钟,五分钟就够了!”潘克洛夫接着说,“出于为我们的早餐考虑,请大家稍等五分钟!”
潘克洛夫爬到了岸上,把手臂伸进水里去,不用片刻就从石缝里抓了几打活蹦乱跳的琵琶虾出来。
“太好了!”纳布跑过去给水手帮忙。
“我还得说说,这岛上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当然,除了烟草!”潘克洛夫叹了一口气,喃喃地说。
还不到五分钟,他们就装了满满一袋湛蓝色的带壳动物,因为河里到处都是琵琶虾。他们又继续出发了。
相比在森林里,他们在河岸上走得要更快、更容易。他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动物的足迹,这种野兽的体形很庞大,大概是到河边来饮水的,可实际上他们却一只也没有看到。显而易见,那只曾把潘克洛夫的一颗牙崩掉的西猯,并不是在这一带树林中被枪弹打中的。
与此同时,史密斯根据这股急流判断出来,他们跟西岸的距离要比自己原先所想的远得多。确实是这样,要是河口离这儿只不过几英里的话,这时候上涨的潮水肯定要把河水顶回来。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河水还是在自由自在地流淌着。工程师对此感觉非常奇怪,他过一会儿就拿出指南针来看看,以确定河流在拐了几个弯之后是否把他们再次带回到了远西森林。河面终于宽了起来,河水也不再那么湍急。右岸的树木变得和左岸一样稠密,已经不可能想着透过树林能看到什么东西了。假如附近真的有陌生人的话,机警的托普不可能会没有一点儿表示,而现在它并没有发出什么叫声,足以证明这一片森林里并没有什么人。
十点钟的时候,赫伯特突然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赛勒斯·史密斯听见少年喊起来:
“快看,是大海!”
几分钟之后,荒岛西海岸的全景就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里和他们无意中着陆的东海岸完全不同。在这里,没有花岗石壁,没有岩石,甚至没有沙滩。森林一直延伸到海的边沿,高大的树木俯身在海面上,激起的浪花飞溅到枝叶上。一般的海岸要么是一片广阔的沙滩,要么就是成堆的巨石,可这里的海岸却与众不同,上面遍布着美丽的树木。海岸比水平面要稍微高一些,花岗石的基层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下面,上面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它们生长在这里就跟在荒岛内陆上同样牢固。
他们来到了一个只能勉强容纳下两三艘渔船的无名港口,它是一条通向新河的海峡。这条新河非同一般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缓缓地流向大海的,而是从一个有40多英尺高的地方倾斜下去的,正是因此,他们在河的上游才无法感觉到涨潮。确实是这样的,就算是太平洋的潮水达到了最高潮,也决不可能升到河面这样高的位置上,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就算是再经过几百万年的时光,潮水也无法把花岗石侵蚀成一个真正能够和海水相接的河口。
大家一致同意给这条河起名叫“瀑布河”。迎面向北的森林边缘,连续起来大概有两英里那么长,紧接着树木就变得稀疏了,再往外去风景如画的山岗以此几乎形成了一条直线。瀑布河跟爬虫脚之间的河岸,情形却与之相反,这里全都是森林。美丽的树木有的是笔直冲天,有的则是弯腰拂水,它们的根部被汹涌的海浪冲刷着。因为这部分海岸有着其他荒芜而空旷的海岸所不能提供给遇难者的居住条件,这里就成为了他们天然的栖身之地,所以赛勒斯·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现在就开始在这片海滨,也就是在整个盘蛇半岛上进行搜索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纳布和潘克洛夫找到了一块山石,在上面准备着早餐,从这里可以看出去很远。周围连一叶扁舟也没有,视线之内看不到有什么东西。可是工程师在还没有搜查到盘蛇半岛的海岸尽头之前,决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很快就吃完了早饭,工程师在十一点半的时候下令动身。他们为了能够继续循着海岸前进,就没有到峭壁和沙滩上去,而是在大树的浓荫之下穿行。
从瀑布河到爬虫角之间大概有12英里的路程。要是他们的脚下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只需要四个小时就可以走到目的地,大可不必如此匆忙上路。可是现在所需要的时间却是双倍的,因为他们是绕着大树走,还得把碰到的灌木砍伐掉,那些碍事的爬藤也是必须斩断的。每走一步都会遇到艰难险阻,这些困难将他们的行程大大地延长了。
在这里根本找不到最近有船遇难的迹象。吉丁·史佩莱说得也许没错,海水可能已经把遗留下来的东西给冲走了,所以他们无法找到任何踪迹,船只在海滨遇险的可能性排除了。
通讯记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况且还有枪弹的事情足以证明有人曾经于三个月前在林肯岛上开过枪。
已经到了五点钟,他们距离盘蛇半岛的尽头还有两英里。事实上,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在抵达爬虫角以后,已经不大可能在天黑以前赶回他们在慈悲河发源处的营地了,所以他们只能在海角上过夜。好在岸上虽没有什么走兽,却有很多飞禽,那些啄木鸟、锦鸡、角雉、松鸡、猩猩鹦鹉、鹦鹉、红鹦鹉、野鸡、鸽子,以及许许多多其他鸟类让他们不会缺少粮食。周围每一棵树上都有鸟巢,而几乎每一个鸟巢里都住着飞鸟。
探险家们在快七点钟的时候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到达了爬虫角。这里就是海边森林的尽头,海岸在这里又开始遍布岩石、暗礁和泥沙了。他们在这里很有可能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但是天色已晚,只好等到第二天再进行进一步的搜索。
潘克洛夫和纳布急急忙忙去寻找适合露宿的地方。在远西森林的尽头少年发现了几丛竹子。“太棒了!”他说,“这真是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这有什么价值啊?”潘克洛夫问。
“当然是有价值的,”赫伯特回答,“潘克洛夫,我来告诉你,竹子削成柔软的竹篾可以编篮子;竹皮捣成浆糊可以制造出中国纸;根据竹竿的粗细程度,还可以把它做成用来输水的竹竿和竹管;粗大的竹子因为既轻便又结实,是上等的建筑材料。还有,把竹子齐着竹节锯成一段一段的,让一头带节就可以当杯子使,这种杯子在中国可是非常流行的,只不过,我想你对这些兴趣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是你不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印度人怎么食用竹子,他们会把竹子当芦笋吃。”
“高达30英尺的芦笋!”水手叫着,“这个能好吃吗?”
“味道当然没得说,”赫伯特回答,“不过可以食用的不是30英尺高的竹竿,而是它们的嫩芽。”
“棒极了,孩子,这些都是好消息。”潘克洛夫回答。
“我还需要补充的是,要是把嫩茎的皮剥掉,把它泡在醋里就能成为上等的调味品。”
“赫伯特,你说得真是越来越好了!”
“最后还有一点,竹子里含有一种汁水很香甜,可以用来制造味道可口的饮料。”
“这就完了吗?”水手问。
“是的。”
“那么它能用来当烟抽吗?”
“那恐怕不行,可怜的潘克洛夫。”
赫伯特和水手没有用太多时间就找到了可以过夜的地方。岩石上遍布着很多洞穴,多半都是由西南风激起的海浪冲击出来的,栖身在这些洞穴里可以避开夜晚的凉风。可就在他们准备走进一个洞穴里时,忽然从里面传出了一声吼叫。
“快往后退!”潘克洛夫喊叫着,“我们的枪里装的都是小粒的子弹,这只野兽的叫声如此响亮,看样子它并不在乎我们的武器。”水手拉着赫伯特的肩膀退到了一块岩石的后面,一只色彩斑斓的野兽此时出现在了洞口。
这是一只和亚洲的种类大小差不多的美洲豹,它的身子有5英尺长,金黄色的皮毛上有着黛眉般的条纹和齐整的黑色卯形斑点,胸膛则一片雪白,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赫伯特知道老虎在它的面前也不敢为所欲为,它跟大豺狼的劲敌花豹一样,都是凶猛可怕的野兽。
它慢慢向前迈了一步,刀锋般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四周,毛发都倒竖了起来,它似乎不是第一次闻到人的气息。
正在此时,通讯记者忽然从一块石头后面跑了出来,赫伯特以为他没有看到猛兽,正打算冲过去拦住他,吉丁·史佩莱这时镇定地向他做了个手势,叫他呆在那里不要乱动。他很有经验地走到了距离野兽只有10英尺的地方,把手里的枪抵在了肩窝上,站在那里纹丝不动。野兽正准备纵身跃起之际,记者忽然扣动扳机,一枪命中美洲豹的两眼之间,顿时将它击毙了。
赫伯特和潘克洛夫向这只豹子跑了过来。纳布和史密斯也跟着跑了过来,他们看了看倒在地上的野兽,都不禁想到要是用它美丽的兽皮去装饰“花岗石宫”的大厅的话,一定会让那里更漂亮。
“啊,史佩莱先生,你真是让我既羡慕又嫉妒!”赫伯特忍不住热烈地喊起来。
“好孩子,”史佩莱回答,“这些你也可以做到的。”
“我?也可以这么沉着……”
“赫伯特,你把它当成一只野兔子的话,开枪的时候就能够非常沉着了。”
“是这样的,”潘克洛夫回答,“它还没有兔子狡猾!”
“那么现在,”吉丁·史佩莱说,“它已经把它的洞穴让出来了,朋友们,我们为什么不在这里过夜呢?”
美洲豹
“不会在夜里还有别的野兽出没吧?”潘克洛夫说。
“我们在洞口燃一堆火,”通讯记者说,“这样野兽们就不敢过来了。”
“那么,我们就到洞穴里去吧!”水手把野兽拖了起来。
于是,纳布留下来把豹子的皮剥下来,他的伙伴们则去森林里捡回很多干柴堆到了洞口。
赛勒斯·史密斯看到那些竹子以后,就砍了一根下来,跟木柴堆放到了一起。
他们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就钻进了洞里,洞穴里到处是累累白骨,他们把枪支准备好,防备着突然遇到的袭击。吃完了晚饭,在临睡觉之际,他们点燃了洞口的篝火。周围的沉寂立刻被一连串的爆炸声给打破了!这些都是竹子的声音,当火焰烧到这些竹子的时候,它们就会像炮仗似的发生爆炸。再胆大的野兽听到了这些响声都会感到胆寒。
这种产生巨响的爆炸法并非来自工程师的发明,根据马可·波罗(1)的记载,中亚细亚的鞑靼人在好几世纪以来,就一直用这种方法驱散那些到他们帐篷附近来的野兽。————————————————————
(1) 马可·波罗(1254—1323),意大利航海家,曾经在亚洲各大城市游历,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上一章: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三章 | 下一章: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五章 |